九叔修行数十载,道心向来坚如磐石。
而此时此刻,却有种信仰崩塌的感觉。
记得刚拜入茅山时,从上到下人人都说灵气枯竭。
自己坚持服气吐纳几十年,也觉得灵气稀薄修行艰难。
可......
这孟柯是个什么玩意?
从他拜师到现在,好像才过了三天。
这就......
这就引气入体,入道了???
“师傅,我感觉身体有些燥热。”
“似乎尝到了那么一丁点灵气。”
孟柯坦诚的实话实说。
对比那一条浩荡的紫气长河,自己吸收的不过是一掬之水罢了。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九叔没有回应。
而是闭上眼默念一遍净心咒,努力平复忐忑的道心。
想当初。
自己在茅山学道时。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勤修不缀。
花了整整一年的功夫,才勉强入门引气术。
初尝灵气时,更是震惊整座山门。
毕竟茅山近百年来,能一年时间引气入体的不过一掌之数。
连当代大师兄石坚,也屈居自己之后。
本以为龙虎山张天师一月时间引气入体已是世间罕有。
万万没想到。
孟柯的速度竟然比老天师快三十倍!
“小柯,把手给我,我帮你把把脉。”
九叔直接拉起孟柯左手。
三根手指搭上寸口脉,运转真气,注入一股法力。
初次引气时,由于人体经脉淤塞,灵气入体后会像钢针一样,扎的人痛不欲生。
而孟柯的奇经八脉畅通无阻,灵气入体后会像无头老鼠四处乱窜,无法稳固在丹田气海。
九叔将自己的法力探入孟柯经脉。
试图帮他抓住乱跑的灵气,再投入丹田中。
可是——
九叔不断的尝试。
法力却始终堵在寸脉中,无论如何都没法进入孟柯身体。
“嗯?怎么进不去?”
九叔满头问号。
以自己的修为道行,孟柯不可能挡得住。
除非对方的境界高于自己,将灵气充盈在奇经八脉中,拒绝外部入侵。
孟柯总不能初次引气入体,就吸了个盆满钵满吧?
“对啊,不......不可能吧?”
九叔脖子上划过一滴虚汗。
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心里碎了。
正常来说。
修行人士从第一次引气入体开始。
往后三年需一日不落,将灵气送进每一寸经脉,才能彻底把奇经八脉冲刷干净。
等经脉畅通之后,再吸入体内的灵气便能炼化成法力。
难道说孟柯一日千里,一口气抵上常人三年?
这也太妖孽了吧!
...
响午时分。
吃过午饭后。
九叔找借口支开秋生文才。
神秘兮兮的让孟柯去自己的起居卧室。
经过一上午激烈的思想斗争。
九叔狠下决心。
做出一个违背祖师爷的决定——
提前将《上清大洞真经》传授给孟柯。
上清茅山派属于正一道。
凡正一弟子,若想传道学法,必须要先授箓。
初入门时为箓生,授太上一官童子箓。
三年考核期满,并通过授箓考试。
即能升授九品太上三五都功职箓。
唯有正式授得品级的正一道士,才有资格研习《上清大洞真经》。
孟柯得到九叔认可拜师后,身份也只是一名箓生。
想要授童子箓,还得去一趟茅山宗坛。
而九品职箓三年一授,最快也是在三个月后。
九叔不想苦哈哈的等。
以孟柯的修行速度,也等不了三个月。
今天就必须把最基础的练气术传授给孟柯。
祖师爷在天有灵,想必也会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法不传六耳,此事你千万不要和外人说。”
“秋生文才也不......”
“唉~就算跟这两根木头说了,他们也未必懂。”
九叔焚香祭拜三清道祖和三茅祖师。
之后从蒲团下的地板暗格中,取出一个朴素的木盒。
打开木盒,最上层薄薄的一册书。
便是《上清大洞真经》练气篇。
“此篇内容脱胎于太上老君教尔食气歌诀。”
“学成后,能将体内吸收储存的灵气炼化为法力。”
“一般来说,每日清晨吐纳,傍晚练气,道行修为一日一进。”
“你今晚回去尝试一下,看看能炼出多少法力。”
“切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可贪婪冒进。”
......
将练气歌诀郑重传授孟柯后。
九叔向他科普当今道门的修行境界。
正一道虽然修的是符箓,但在划分境界时,依旧按古代内丹之道。
从低到高共有四种境界,依次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
每一层境界中又细划出初期、中期、后期与圆满。
修出第一缕法力,便进入【炼精化气】这一层次。
当此末世,法术衰微。
大多数修士停滞在【炼精化气】后期圆满境,穷极一生也无法突破。
九叔这一代茅山道士,只有他和大师兄石坚、千鹤道长突破至【炼气化神】。
千鹤刚到初期,九叔处在中期瓶颈,石坚已迈入化神后期。
五百年来,无数修士前赴后继。
唯有龙虎山一百多岁的张义初天师,臻至【炼神返虚】境界。
至于老天师处在什么阶段无人知晓,毕竟当前时代没有任何参考指标。光阴似箭,眨眼过去了七天。
这七天之中。
孟柯闭关不出,休粮辟谷。
一门心思扑在练气上。
将充盈在丹田气海、周天窍穴中的灵气,尽数转化成法力。
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可孟柯有外挂辅助,修行速度像是坐火箭。
全部灵气炼化完毕后,一口气增长了三年的道行修为。
正式迈入【炼精化气】初期。
...
第八日拂晓。
伴随着紫气长河飘过义庄上空。
孟柯宛如龙场悟道,一声长啸响彻天地。
九叔在院子里摆下法坛,七天来一直在为徒弟护道。
听到这一声异响,瞬间明悟孟柯即将出关。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孟柯推开房门,徐徐吐出一口浊气。
七天七夜水米未进、不眠不休,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依旧是满面荣光,精神焕发。
“小柯,感觉如何?”
九叔如沐春风,见孟柯入道比自己修为精进还高兴。
“幸不辱师命!”
孟柯后撤半步,拱手深鞠一躬。
传道之恩授业之情,心中感激已无以言表。
“你我师徒不必多礼。”
“你能这么快入道全赖自身的根骨造化。”
“为师只不过点醒几句,无甚功德。”
表面上这么说。
九叔内心激动的几乎要原地飞升。
自己下山收徒十几年,受尽了秋生文才的千般苦难。
苦熬苦等,等的就是今天!
“当此末法时代,能顺利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
九叔紧绷着脸,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太大声。
转身从法坛上拿起两样物件,一一递给孟柯。
“这一把是雷击桃木剑,这一把是五帝铜钱剑。”
“十几年前我收下秋生文才当弟子时,依次造出这两把法剑。”
“这么多年一直摆在祖师牌位前受香火蕴养,对妖魔邪祟杀伤性极大。”
“本想着,在秋生文才入道后送给他们当礼物,唉.......当时还是太年轻啊。”
“我对他们俩已然无望,你暂且收下吧,等以后做法事赚了钱,再多请两个师兄吃饭补偿他们。”
孟柯毕恭毕敬接过两把法剑。
入手便能感应到醇正柔和的香火气息。
自己初入练气境,正需要这种法器护身。
至于秋生文才两位师兄,改天私下给他们一人塞十两黄金,权当是做一场交易。
“谢师尊!”
孟柯又行一礼。
以往刻板印象中,九叔对待徒弟一直很抠门。
主要原因在于,秋生文才两个坑货实在太跳脱。
当师傅的不肯送宝贝,实在是怕他俩出去闯祸。
现如今,九叔收下孟柯这个高业弟子。
那自然是当成亲儿子,倾囊相授要什么有什么。
“师傅!师傅!”
“不好了!出大事了!”
突然。
秋生大喊大叫撞开义庄大门。
跌跌撞撞冲进院子里,直接扑到了九叔身上。
“臭小子,一天到晚毛毛躁躁的。”
“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什么事那么惊慌?”
九叔扶着秋生一脸嫌弃。
酝酿良久的好心情一瞬间烟消云散。
“这个,四目师叔的纸鹤!”
“我刚到门口就看见它插在门上。”
秋生递出一张黄纸折成的独角纸鹤。
手艺粗糙,显然是在慌乱中叠出来的。
“哦!四目师弟?”
九叔劈手夺过纸鹤。
双手结一道三山印,口诵咒文将其拆开。
孟柯好奇的踮脚看了看,却只能看到一层朦胧的金光。
他旋即扯了扯秋生胳膊,轻声问道:“师兄、师兄,这是什么?师傅好像很重视。”
秋生得意的拍了拍孟柯肩膀。
昂头炫耀道:“这是我们茅山派的灵鹤传书法,天下道门独此一份!”
“门派有规定,不到危急时刻不得动用,看来四目师叔遇上大麻烦了。”
九叔展开纸鹤紧张的研究了一阵。
忽然一耸肩膀,较为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们四目师叔弄丢了几个客户,让我去一趟马家镇帮他找找。”
“找不到就得赔一大笔钱。”
“唉,他一天天的也不省心,我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
提到四目道长。
孟柯记忆中隐约有些印象。
好像是一个靠赶尸发家致富的生意奇才。
“师傅,这点小事不用您操心。”
“交给我和文才就行了!”
“而且我们也很没见过四目师叔了,怪想他老人家的。”
秋生主动揽活,兴致勃勃的围着九叔吹风。
内心也悄悄打起如意算盘。
四目道长为人和蔼诙谐,爱和小辈玩闹。
不像师傅那么不苟言笑,还小心眼。
并且出手阔绰,每次路过义庄,都会带上小礼物赏点零花钱。
如果能帮他找回走丢的“客户”,给的报酬肯定不会少!
“你想得倒挺美!”
“你们俩去了只会给四目师弟添麻烦。”
“小柯,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
下午。
在秋生的软磨硬泡之下。
九叔勉强同意让他和孟柯一起去。
毕竟孟柯人生地不熟,也从未见过四目道长。
带上秋生就当是个向导。
至于文才,只能留下来看家,做些日常洒扫工作。
出发之前。
九叔交给孟柯一大包符箓,以备路上不时之需。
“这张是【五岳真形符】,赶路时贴在身旁,能震慑豺狼虎豹等野兽。”
“这些是【白乙大将军符】,用来镇压僵尸,一共二十张,等见到你四目师叔再交给他。”
“这张是【破煞诛邪符】,如果不慎遇上邪祟,就用这张符退敌。”
“这个是......【收惊定神符】,要是秋生惊吓过度晕了过去,你就把这个贴他身上。”
“还有这张【五官驱疫符】,路上水土不服吃坏了肚子,就把这个烧成符水喝下去。”
......
除了九叔介绍的几种,还有【净水符】【遁食符】【避蚊除虱符】【蹬萍遁水符】等居家旅行必备符咒。
由于孟柯没有授箓,上清派的诸多符箓他没法用。
以上林林总总十多样,大部分源于民间法脉或是道门通用。
放在武侠小说里,就和铁布衫、铁砂掌、水上漂一样,具体效果全靠施符者的修为。
交代完一切注意事项后。
孟柯和秋生辞别九叔,一路赶往几十里外的马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