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四章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作者:木允锋 字数:3407 更新:2025-01-09 16:35:55

  杨信和黄英一后一前,撑着小舢板缓慢穿行芦苇中,黄镇警惕地搜寻着四周。

  三个人全都保持沉默。

  这可是杀头的买卖……

  呃,对杨信来说无所谓啦,私盐就是挂一次,他头顶早就已经挂一根绞索了,不在乎再多一根,至于黄镇父女俩估计已经挂很多根了。难怪无论黄镇还是黄英,都对他的在逃死刑犯身份不屑一顾,那点破事对于贩私盐的来说的确可以不屑一顾。同样也可以解释黄镇为何这么欢迎他,对于一个贩私盐的来说,一个在逃死刑犯无疑是最好的员工了,再加上他的战斗力之后就完全可以说是个宝了。

  杨信有些眼神复杂地看着黄英那性感的小背影。

  她爹够狠的。

  女儿就带着贩私盐,丝毫不在乎哪天事发挂绞索,儿子就寄养亲戚家读书考秀才,这差距太大了。而黄英看起来还视为天经地义,就跟着她爹过这种脑袋别裤腰带上的日子,拼命只为能供应她弟弟考秀才。

  这就是传统女人啊!

  传统女人好啊!

  前面的黄英不自然地扭动了一下自己的小腰,很显然她知道杨信在身后干什么。

  这时候小舢板无声地转到了一道芦苇夹出的水巷中,前面一个小沙洲赫然出现,那里就仿佛荒岛求生般立着一个吊脚的草棚,但却正在不断有规律地抖动。草棚前的沙地上一个光屁股的小女孩正在快快乐乐地堆沙堡,一看他们立刻欢呼一声,紧接着跳进了水里,恍如一条小青蛙般转眼到了船边。

  “英子姐姐!”

  她抬起头看着黄英说道。

  黄英笑着掏出一包油纸包着的白糖递给她。

  这东西在大明并不是很贵,至少算不上奢侈品,老百姓也能吃起,按照目前的价格,一斤大概需要六分银子,相当于七斤多上好的面粉。不过这个时代面粉反而比米贵,一斤面粉八厘,米的话就低多了,哪怕粳米也就是七钱多一石,折合每斤四厘半多点。当然,米价地区差异巨大,广州斗米二十文,也就一钱银子露头,这时候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千五百多文,万历通宝是四克,而铜一斤值银九分四厘。

  而辽东米价目前已经到了二两以上。

  不过八厘是面价。

  这时候上等白面里面加入了太多的人工成本,麦子反而比米便宜。

  “黄老大,这个兄弟面生啊!”

  一个壮硕的男子披着破褂,说着话从棚子里跳出来,后面草帘后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女人正穿衣服。

  黄英赶紧转头。

  然后就看见杨信脸上了然的笑容。

  她脸更红了。

  “赶紧办正事!”

  黄镇无语地看着那男子说道。

  后者朝棚子里喊一声,紧接着跳上了自己的舢板,那小女孩举着白糖转眼又回到沙滩,迅速跑到棚子边恍如猴子般爬了上去。

  “天当被,地当床,这位大叔活得洒脱!”

  杨信感慨道。

  “呃,我其实就是穷!”

  那人愕然了一下说道。

  “这位小哥识文断字?”

  他紧接着问道。

  “认倒是能认个八九不离十,写的话就更少了!”

  杨信回答。

  繁体字看懂不太难,至少绝大多数猜也能猜出,但写就真不行了,实际上别说繁体字,就是简体字因为敲惯了让他手写很多也忘了,至少起笔得想一想。

  “那也了不起!”

  那人说道。

  “在下杨信!”

  杨信朝他拱手说道。

  “苗二,我比你大不了多少,咱们论兄弟就行!”

  苗二说道。

  说话间两艘小舢板一前一后继续穿行于芦苇荡,很快外面变亮,天空中烟雾弥漫,当他们转过一个弯之后海风的腥气扑面而至。广袤平缓的海岸泥滩上,一块块农田般被垄框起来的海水正在阳光下曝晒,而在这些盐田间是一个个破草屋,几乎所有草屋的烟囱都在冒着烟。而在草屋与盐田间是一个个忙碌的灶户,一些晒得差不多的盐田中,甚至男女老幼全都在结了硬壳的地上,刮取这些附着盐晶的灰白色草木灰。另外一些刮出草木灰的灶户,则倒在一些石头制的容器中重新加入晒过的海水,让这些盐晶变成高浓度卤水漏下,然后将这些卤水进一步过滤。

  过滤完成送入那些草屋,那里进行最后的煮盐工序。

  这就是晒盐。

  准确说是半晒半煮。

  “为何不直接晒?”

  杨信疑惑地说。

  “也有,沧州一带刚刚开始推行,会的不多,多数还是这种老办法,那样的盐田需要另外修建,两淮盐晒得多!”

  黄镇说道。

  “这些灶户不比纤夫强多少啊!”

  杨信感慨道。

  那些忙碌的灶户在烈日下一个个蓬头垢面,头发胡子上还带着雪一样的盐晶,多数都只穿一条犊鼻裤,浑身晒得黝黑干裂,身上多数都带着各种疤痕,高浓度的盐水对他们的身体一样有伤害,海水里又不是只有氯化钠,晒盐的同时这些乱七八糟东西也被浓缩。

  而且他们全都瘦骨嶙峋。

  如果说纤夫只是机械性的累,灶户就是劳累加腐蚀。

  纤夫就像行尸走肉。

  而他们就像一群不断腐蚀中的行尸走肉!

  “庶民最苦者灶户!”

  黄镇说道。

  杨信转头看着他。

  “不是我说的,这是朝廷一位官老爷曾经说过的。

  其实灶户在太祖洪武年间,日子过得反而是最好的,那时候他们可以晒盐得工本粮,每引一石,免一切赋役,煮盐也有官府专门划给他们的草场,这些草场可以自己垦荒。盐场有官仓常年储粮以保障灶户,就连商人收盐都得额外交一份银子给盐场以备赈济,灶户犯了罪都减等,哪怕应绞的也只是杖责。

  唯独不得私售余盐。

  在完成朝廷的本课之后,额外制的盐也得给盐场,还是按照盐数给工本粮,不准私下售卖。”

  黄镇说道。

  “就是国营盐场雇工?”

  杨信说道。

  “也可以这样说,灶户们只管制盐就行,制出盐交盐场官仓,通常有两种仓,盐商拿着盐引去常股仓直接支盐,他们的盐引靠从边镇以粮食换取,边镇也就不会缺粮。灶户不管卖盐,他们就是制盐交官,从官仓换取粮食,也可以自己垦荒种田打鱼,不过需得先把正课盐完成。完成之后就自己随便了,愿意继续制盐就作为余盐继续交官仓换粮,不愿意就种田打鱼。”

  黄镇说。

  “那如今呢?”

  杨信问。

  “全是银子了,盐法两百多年变了一次次,每次都是灶户吃亏,到万历四十五年行纲盐法,盐商拿着盐引找灶户收盐,灶户自己卖盐换银子再用银子买粮,原本的正课盐改成交银子抵偿。有别的生计来源还好,没有别的生计来源,只能靠卖盐才能买米下锅的灶户,可有办法和盐商讨价还价?官员上门带着镣铐催缴正课银的时候他们可有别的选择?

  总之灶户死活听天由命了。”

  黄镇说道。

  “这就是市场经济了!”

  杨信笑着说道。

  “呃,这个词倒颇为形象,一切以市场来经济,但实质上是奸商和贪官污吏经济,从灶户手中一两银子能买一千多斤,到京城就五厘银子一斤了,不足四百里翻五倍。这还是京城水路便利,而且还是在一些水运便利的盐场收购,若是那些偏僻的盐场一两能买近两千斤,而水路不畅的内陆四百里能翻十倍。

  知道淮盐运到湖广,官盐的价格最多能翻多少倍吗?

  六十倍。

  盐场一两一千多斤的淮盐,在湖广能卖到最高六分银子。

  而且最多掺三成的沙子。

  不过若非如此,咱们也不会有这条发财的路子,他们翻五倍十倍六十倍的价,咱们翻三四倍就行了,而且咱们不掺沙子!要是都和太祖时候一样,无论正课余盐皆归于官仓,灶户交盐就能丰衣足食,谁还冒着杀头危险把盐卖给咱们?市场经济好啊,市场经济才有咱们,没有市场经济咱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黄镇说道。

  “被抓住呢?”

  杨信问。

  “被抓?谁来抓?从天津到苑家口,沿途所有关卡都知道我是贩盐的,但谁也不会抓的,给他们好处就行了,我把盐运到官盐翻十倍的地方翻四倍卖,拿出其中一倍打点,我照样还是能赚两倍利。大明朝的盐十成里面至少七成是私盐,有引的盐商在贩私盐,地方的豪绅在贩私盐,就连巡盐御史手下的官吏都在贩私盐。我这一条小船不算什么,两淮私盐贩子都如水师般几百艘船组队冲卡,朝廷的官兵根本不敢拦。你记住,官府根本不用理会,银子到了畅通无阻,大明就没有银子打不开的路子。

  但就怕同行,同行才是冤家。

  什么叫走私?

  走私即无法无天!”

  黄镇拍着杨信肩膀说道。

  这时候苗二已经登岸,他其实是这个灶户庄子的联络员,虽然灶户并不怕被盐场官员知道,他们同样也得给盐场官员好处,但这种事情终究不是光明正大的,走私生意一个带路的联络员必不可少,这种人也叫牵头。

  苗二职责就是带路。

  他那间破棚子卡在这条水道的咽喉位置,不过黄镇是老主顾,不需要太多麻烦而已。

  陌生客商就没这么容易了

  (感谢书友春风十里不如你1,我是草泥玛等人的打赏)。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

友情链接: 奇幻小说 | 玄幻小说 | 163AI工具箱 | 爽文一站 | 漆漆漫画 | pc办公网 | nice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