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切连科夫、康普顿人物简介

作者:纯善核桃仁 字数:855 更新:2025-01-27 16:00:17

  巴·切连科夫

  巴?切连科夫(1904-1990)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所谓切连科夫效应是指当带电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传播时,这种带电粒子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波。切连科夫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

  人物成就编辑

  切连科夫效应

  高速荷电粒子在介质中穿行时,如果粒子速度大于介质中的光速,就会产生一种特殊辐射,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强偏振等特点。1934年,苏联物理学家切连科夫首先在液体介质中发现这种辐射,因而得名。这是一种电磁“冲击波”现象。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带电粒子,当其速度大于介质中的光速时,它所辐射的电磁波将集中在粒子后方一个圆锥形区域中。粒子正好位于圆锥的顶点。

  阿瑟·霍利·康普顿

  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者,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5]康普顿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任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主任,1942年12月与恩利克·费米等人协作建立起了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1-6]

  康普顿1892年9月10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伍斯特,1913年从伍斯特学院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1914年获硕士学位、1916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5]1920年起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主任,1923年起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冶金实验室主任,1945年返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第九任校长,1953年起改任自然科学史教授、1961年辞职。[1-5]

  康普顿晚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教授,1962年3月15日突发脑溢血,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逝世,终年70岁。[4][7-8]

  以上节选百度百科。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

友情链接: 奇幻小说 | 玄幻小说 | 163AI工具箱 | 爽文一站 | 漆漆漫画 | pc办公网 | nice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