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头戴翼善冠,身穿四团龙常服的朱厚照,在太监、宫女,侍卫的簇拥下乘撵向慈宁宫方向而去。
朱厚照看着路上一闪而逝的红墙绿瓦,紫禁城的庄严迎面而来。此时的朱厚照慢慢陷入沉思中,在他的记忆中这时的大明虽然经过其父弘治皇帝十八年的励精图治,使得大明国势复振,声威远播,但是与土木之变前英宗朝的强大国力还是有差距的。
作为刚登基的少年天子,朱厚照深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关注着,这些人里有大明的藩王、勋贵、文官甚至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漠北蒙古人,他紧皱着眉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不知不觉已到慈宁宫,刚打算进入时,一些高声喧哗的声音,便断断续续的传过来,“姐姐、土地、外甥……”由于隔的远,朱厚照只听到了这几个字,叫住正要传话的太监问道:“何人在母后宫中大声喧哗,不知道规矩吗?”一旁的太监小声答话道:“回禀万岁爷,是两位国舅爷进宫探望太后娘娘,正在与娘娘唠家常。”
朱厚照一听国舅两字就知道是谁了,张太后的两个亲弟弟张延龄、张鹤龄。
太后是名副其实的“扶弟魔”,而先帝孝宗又是名副其实的“护妻狂魔”,两夫妻原本不错的历史形象,也因张氏兄弟被蒙上了一层灰。
张鹤龄和张延龄,为非作歹,强抢民田,甚至连他们的家奴也在外面作威作福。御史言官多次上书揭露张氏兄弟所做的坏事。不料,张太后知道后,不仅没有责罚弟弟,反而唆使孝宗杀掉上书的御史,最后孝宗将御史罚俸了事,张氏兄弟反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张太后的庇护下,张氏兄弟越来越无法无天,做下了无数坏事。然而,当世宗继位后,张太后逐渐失势,张氏兄弟也失去了保护,嘉靖十二年(1533)十月,世宗将两人下狱论死。大臣争谏,改为长系狱中。
为了救出两个弟弟,张太后不顾尊严,跪在世宗面前求情,然而世宗终究不为所动。又气又急的张太后因此一病不起,苦熬几年后,于嘉靖二十年病逝。张太后死后,世宗将她直接合葬进泰陵,但是没有让她进祖庙。
嘉靖二十五年,世宗下令将张延龄斩于西市,在此之前,张鹤龄已经死于狱中。
从刚才听到的话语来看,八成是又看上哪家的田地,强买不成改成强抢,进宫找太后姐姐要赏赐来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而另一边张太后面前两个穿着华服二十来岁的男子不断地张着嘴说道:“姐,您贵为太后,母仪天下那周家也太不把您放在眼里了,我们张家不过要他块田地,竟然敢不给,还打伤了家里的仆人,真是欺我张家无人,请姐姐给弟弟做主。”说着还抹了两条泪水。
张太后看着跟前哭闹的两人,也不禁是一阵头大,这两个弟弟真是让她操碎了心,不理两人哭闹说道:“长宁伯周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先帝更是太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你们看上谁家的田不行,非要周家的田,真是糊涂。”
张氏兄弟两人不甘心的反驳道:“姐,您是当朝太后,我外甥更是当朝天子,怕什么太皇太后,现在可不是英宗,宪宗两朝,您就把那块地赏赐给咱们家吧。”
“要不把这紫禁城也赏给张家吧”一句话打断屋中的话音,恼羞成怒的张氏兄弟骂道:“哪个免崽子说话,给爷站出来,看爷不把教训你。”这时朱厚照进入殿里,阴沉着脸对张氏兄弟说道:“谁要教训朕啊。”张氏兄弟一看是皇帝外甥来了,脸色还黑着,立即装傻充愣说道:“陛下说笑了,您是天下主,谁敢教训您啊,您说是吧陛下。”张太后也急忙上来给两人打圆场,说道:“皇儿,多会来的,外面怎么也不通报一声。”
“儿子来看望母亲,何须他人通报”,朱厚照说完又转头看着一旁不敢插话的张氏兄弟,又说道:“两位舅舅,先帝在位时给予张家极多的赏赐,光田地朕记得就上千顷,朕登基时也没少给张家殊荣,所以做人要知足,要惜福,你说对吗?大舅。”
朱厚照轻轻的一句话,却如一阵响锤重重的砸在了张鹤龄的心里,张鹤龄是个聪明人,立刻跪倒在地说道:“大明待张家恩重如山,臣必忠于大明,忠于皇上。”另一边还站着的张延龄也不是笨蛋,赶紧跪下来三呼万岁。
朱厚照看着识时务的两兄弟,也就没有再计较,毕竟不看僧面看佛面,张氏兄弟终究还是太后的亲弟弟啊,随即便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了。
张太后欲言又止的说道:“皇帝,你舅舅他们……”朱厚照看着一脸担心的张太后,心中不禁腹诽道:“扶弟魔啊。”但还是说道:“母后请宽心,只要二位舅舅安心守本分,朕许他们一世富贵荣华。”张太后听完,高兴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前天儿臣突然晕倒让母后担心,儿臣现在已经全愈了,母后可以放心了,”朱厚照接着说道。
张太后看着脸色红润,健步如飞的儿子,心里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但还是难免又说道:“你为皇帝,身负天下之重,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身体,不可再荒唐了。”
朱厚照连忙表示道:“儿臣一定紧遵母后教诲,做个勤政爱民的皇帝。”
朱厚照在慈宁宫呆了半天,陪着张太后用完午膳才回到乾清宫。